評課包括評課的內容和評課的方法。我們重點探討如何在評課時做到科學、民主,有人文關懷。要做到這一點,應注意以下問題。
1. 評課之前要跟授課教師交流,避免先入為主
聽完課之后馬上評課,這是有風險的。我舉個例子,某次聽課的時候發現,天津家教網http://www.awiuk.cn老師面面俱到,把教材中的旁欄思考題、拓展題都讓學生在課上思考。我覺得這沒必要。本來想在評課的時候批評這種做法,幸好在批評之前跟老師交流了一下。
他解釋,現在考試內容多元,別說旁欄思考題了,連小資料都需要關注,教師不該放過。這雖然不符合我的理念,但他有他的道理,于是我就作了正面評論。這側面說明來聽完課跟老師交流的必要性。
2. 評課時應倡導并建設平等、民主、真誠、探討的教研文化
教研員都是各地的專家,老師們非常重視教研員的看法。在評課的時候,第一,不要總以專家自居;第二,要發動所在區域的其他老師來評。我在北京市聽過好幾次課,參加過他們的區教研活動。評議時,區教研員往往不先發言,而是作為組織者,讓聽課的老師先說。老師們評議得非常好,哪些地方不足、可以怎樣改進等,都說得都非常到位,最后教研員再總結一下。
3. 聽課小組根據分工各有側重地評議
關于一堂好課的標準
什么是一堂好課的標準?什么樣的課是一堂好課?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。從應試的角度、從育人的角度,答案肯定不同。天津家教學校也會有不同的答案,不同的人、不同的角色,答案也各不相同。
雖然好課沒有標準答案,但有共同要求,那就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本,以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為旨歸。
以生物課為例,我個人認為能體現“活”就是好課。生物都是活物,一定要講活。怎么體現這個“活”字呢?
第一,知識要學活。概念教學要重在理解概念的實質,不去摳字眼。如果僅僅是摳字眼而對概念的實質理解不了,那你就沒法活起來,會越學越死。
第二,思維要活躍。能不能調動學生的思維、激活學生的思維是非常關鍵的,學生如果只是被動地聽老師講,那肯定活不起來。
第三,思維要靈活。思維光活躍了還不行,還得靈活。如果思維總是鉆牛角尖,不會換角度來思考,沒有發散性,那種思維再活躍也不行。生物界的多樣性、復雜性決定了我們學生物學需要思維上的靈活性。
第四,要有有效的學生活動。學生活動既要包括探究活動,又要包括實踐活動。
第五,要聯系現實生活。即使學習非常微觀的內容,也要聯系現實生活。
第六,啟迪人生,引導學生創造未來生活,這是最高的要求。學天津家教生物課,能夠做到啟迪人生嗎?比如我們講細胞,會講到細胞凋亡,細胞凋亡是細胞自動結束自己生命的過程,這是為個體做貢獻、為整體做貢獻,當然也是由基因決定的。我們聯系一下每個人在社會里生活,有時候也需要一些犧牲精神,犧牲個體、犧牲局部是為了整體。如果將細胞學講到這個程度,是不是對人生有啟迪呢?
各小組要根據分工有側重地評議,不要都是綜合評議,教研員最后做總結的時候可以綜合評議,其他聽課老師事先可以分好工。
4. 拿證據說話,以理服人
實現比較專業的課堂觀察,就要拿證據說話,以理服人。
5. 挖掘事實(行為)背后的理論(理念)支撐,上升到理論高度
要挖掘事實背后的理論,或行為背后的理念,把它上升到理論高度來評課。上升到理論之后就可以影響教師以后的課堂教學,可以舉一反三、觸類旁通。
6. 關注育人價值、生命教育
我關注生物學科,以其為例,往往更強調課程中的生命教育,特別要關注學生的生命體驗。學生在上每一節課的時候都是一種生命體驗,都是他的經歷,這個體驗是愉悅的還是痛苦的,是興奮的、激動的還是沉悶的、無趣的,那是不一樣的。我們要把生命教育、育人價值貫穿在他的生命體驗里邊。
7. 根據場合,尊重授課教師
不同的場合,評課的方式也不一樣,評課不是目的。教研員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,有些在會上講,有些內容會下單獨跟老師交流。
8. 既要規范,又要靈活,突出重點
評課不要八股化、模式化。關于模式化的專家評課,有一種說法是,有些專家在聽課時睡覺,一打下課鈴醒來就評:三條優點兩條缺點一條建議。這就是套路。
編輯者:天津家教網(http://www.awiuk.cn)
|